很多人都对高性能的交通工具有着一种天生的好奇心。
我们常常会想,那些在电视上看到的F1赛车或者世界顶级摩托车比赛里的赛车,如果让我们普通人去开一下,会是什么感觉?
是不是一脚油门下去,就能体验到飞行的快感?
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,一位媒体试车手得到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,去骑了一下当今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(WSBK)冠军车手托普拉克·拉兹加特里奥格鲁(Toprak Razgatlıoğlu)的座驾——宝马M 1000 RR赛车。
这可不是我们在宝马店里能看到的那个版本,这是刚刚从赛场上下来,还带着硝烟味的真正战车。
这次体验,可以说彻底颠覆了很多人对“骑摩托车”这件事的认知。
首先,我们得明白,一台为世界冠军量身定做的赛车,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“快”,为了这个目标,所有我们在日常骑行中习以为常的便利和安全设置,都可以被牺牲掉。
当试车手走进车队的车库时,第一眼看到的这台车就充满了距离感。
它不像一件商品,更像是一件精密的武器。
想要像平时一样跨上车就走?
那是不可能的。
第一个让人感到意外的是,这台车根本没有我们摩托车上最常见的“边撑”,也就是那个用来在停车时支撑车辆的支架。
在赛车世界里,每一克重量都可能影响零点零几秒的成绩,边撑这种在赛道上毫无用处的东西,自然就被舍弃了。
车辆平时都由专门的起车架支撑着。
其次,当你习惯性地想用右脚去踩后刹车时,你会发现那里空空如也。
这位冠军车手托普拉克的驾驶习惯非常独特,他的团队把后刹车系统改装到了左边的车把上,变成了一个用大拇指来控制的拨杆,这对于普通人来说,简直就像是要重新学习如何走路一样。
更硬核的还在后面。
为了追求最直接的操控反馈,这台车上没有任何ABS防抱死刹车系统,也没有任何电子刹车辅助。
这意味着每一次刹车,都完全取决于你手指的力道,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车轮锁死摔车。
变速箱的设定也同样极端,它没有空挡。
我们平时骑车等红灯时可以挂入空挡,让车在原地怠速,但这台赛车的变速箱,一档就是起步档,没有中间的休息区。
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它竟然没有冷却风扇。
我们家用的汽车和摩托车,在原地长时间怠速或者低速行驶时,风扇会启动帮助发动机散热。
但这台赛车的设计理念是它永远都在高速飞驰,依靠迎面而来的高速气流进行散热。
如果你敢在原地发动它,并且轰油门热车,那用不了几分钟,这台昂贵的发动机就会因为过热而直接报废。
所以,正确的上车流程是,人先坐上去,然后由几位技师合力把车推出维修区,在车子有了一定的初始速度后,你才能挂上一档,松开离合器,让车子真正地跑起来。
光是这个上路的准备过程,就已经充满了仪式感和紧张感,让人明白这绝不是一次轻松的兜风。
当车辆真正驶上赛道,那种体验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。
首先是声音,经过特殊调校的排气系统发出的声音不是轰鸣,而是像爆豆子一样的爆裂声,响亮而清脆,充满了力量感。
由于事先没有记清楚仪表盘上十几个按钮的功能,试车手在驶出维修通道时,甚至忘了按哪个键来解除60公里/小时的速度限制。
直到他将信将疑地挂入二档,车辆的限速才自动解开,那一瞬间,一股巨大的推力从身后涌来,仿佛挣脱了所有的束缚。
这台车的动力输出方式和我们平时开的汽车完全不同。
它的油门反应极其灵敏,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,你的手腕稍微多转动一毫米,车子就会猛地向前窜动,毫不留情。
而冠军车手托普拉克的骑行姿势设定更是让人叫苦不迭。
为了达到极致的低重心,他的坐垫被削得非常薄,位置也极低,人坐上去后,感觉整个身体都陷进了车架里。
但与此同时,车把的位置又相对较高且靠前。
这形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姿势,既不是我们常见的趴赛那样战斗的俯身,也不像巡航车那样舒展,反而有点像是在骑一台重心极低的美式巡航车,身体需要用一种很不自然的方式去适应。
当试车手逐渐适应了这种古怪的姿势,并尝试在直道上全力加速时,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台车的恐怖之处。
它的整车重量只有大约168公斤,比很多小排量的入门级摩托车还轻,但发动机经过车队的深度调校后,能爆发出超过235匹的马力。
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
就是每一匹马力只需要推动不到0.7公斤的重量。
当档位进入三挡以后,那种加速感已经不能用“推背感”来形容了,更像是被人从后面用炮弹发射了出去,眼前的景物飞速向后退去。
最令人惊讶的是,在如此狂暴的加速下,车头却异常稳定,前轮紧紧地贴在地面上,完全没有要翘起来的迹象。
这主要归功于车头两侧那对巨大的碳纤维空气动力学翼片,它们在高速行驶时能产生巨大的下压力,把车头牢牢地按在赛道上。
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它的刹车系统。
托普拉克以其神乎其技的“晚刹车”而闻名于世,所以很多人会以为他的刹车一定非常暴力,轻轻一点就会产生巨大的制动力。
但实际体验下来却恰恰相反。
这套顶级的Brembo刹车系统,手感出奇地顺滑和线性,刹车拉杆的行程比较长,力道反馈非常清晰。
那种能把你从座位上掀翻的强大减速力,其实是隐藏在细腻的操控之下的。
它不会给你带来恐惧感,反而会建立起一种强大的信任感,让你敢于相信它,敢于在更接近弯道的地方才开始刹车。
然而,驾驭这样一台性能猛兽,对体能的消耗是巨大的。
仅仅在赛道上骑行了15分钟,试车手就已经感觉全身脱力,腰酸背痛,手臂的肌肉都在颤抖。
这台车不会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,你需要调动全身的核心力量去和车辆的惯性对抗,去稳定住自己的身体。
这已经不是一项娱乐活动,而是一项极限运动。
当他回到维修区后,车队的技师才告诉他,为了安全起见,他们给他使用的其实是车辆的“保守模式”,动力输出和各项电子系统都调校得相对温和。
在专业车手那里,他们甚至可以为赛道上的每一个弯角,单独设定不同的引擎刹车力度和油门响应曲线。
这背后涉及到的数据分析和团队协作,其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。
这次体验让我们明白,一台世界冠军的赛车,它不仅仅是一台更快的摩托车,它是一套完全个人化的、为特定驾驶风格和特定赛道而生的精密工具。
我们普通人或许可以体验它万分之一的性能,但想要真正理解它、驾驭它,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胆量,更是超人般的体能、对物理极限的深刻理解,以及与这台机器融为一体的默契。
这或许就是职业赛车运动的魅力所在,它永远在探索人类与机械结合的极限。
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