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钦若在朝中多年,我看他的所作所为,实在是个狡诈邪恶之人!”王钦若死后,宋仁宗想起自己这位老师,忍不住对身边的辅臣这样说道。
宰相王曾立刻回答道:“当年,钦若和丁谓、林特等五人被民间称为‘五鬼’,他们都为人虚伪狡诈,正像陛下所说的那样!”
王钦若曾经先后担任宋真宗、宋仁宗朝的宰相,是两位天子跟前的大红人,他到底做了什么能够官至极品,却为自己赢得这样的身后恶评呢?
宋仁宗的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一、为民减税的才子:投机者的崛起
王钦若,字定国,江西新余人。979年宋太宗成功平灭北汉,当时18岁的王钦若还没有步入仕途,他就兴冲冲地写了一篇《平晋赋论》进献到宋太宗的行营,以期引起当朝天子的重视。
992年,刚过而立之年的王钦若考中进士,被授予亳州防御推官的职位,不久升任为秘书省秘书郎,开始在京城任职。在此期间,宋太宗去世,太子赵恒即位,是为宋真宗。
展开剩余86%朝堂之上人才济济,以王钦若的出身和资质得到天子的重视显然并非易事,不过王钦若自有高招。
王钦若在判三司理欠凭由司任职的时候,有一次和同事闲聊,听到度支判官毋宾古评论说道:“从五代时期到现在,百姓拖欠赋税由来已久,官府一直催办不已,百姓负担沉重苦不堪言。我要找个机会禀明圣上,请求减免这些赋税!”
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王钦若听到这件事后,当即命令下属通宵加班整理出相关数据,第二天就向宋真宗上奏。
宋真宗的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看到王钦若的奏章后,宋真宗非常吃惊,问道:“这样的大事,先帝竟然不知道吗?”
王钦若十分从容地说道:“先帝当然知道这件事,之所以没有处理,大概就是留给陛下您用以收服天下人心!”
宋真宗当即听从王钦若的建议,减免百姓赋税一千多万,并释放三千余名囚犯。
经此一事,王钦若进入宋真宗的视野范围,从此受到宋真宗的器重,职位直线上升,很快就升至右正言、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。
景德年间(1004-1007年),王钦若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,位高权重,尤其受到宋真宗的盛宠。
二、天书封禅:王钦若对寇准的精准打击
1005年,宋辽签订澶渊之盟,主导此事的宰相寇准以此为功,经常流露出洋洋自得的神情。王钦若和寇准一向关系不好,他看到这幅景象,内心十分不爽,于是开始找机会打压寇准。
宋朝官员形象,图源网络
要想精准打压寇准,莫过于直接否定澶渊之盟的功劳。于是,在又一次看到宋真宗以崇敬的目光送寇准退朝的时候,王钦若对宋真宗说道:“陛下敬重寇准,是因为他于国家有功吗?”
得到宋真宗肯定的回答后,王钦若说道:“澶渊之盟,恰好似春秋时期的城下之盟,诸侯尚且认为这是耻辱,陛下为什么把这作为功劳呢!更何况此次结盟,寇准的举动相当于把陛下作为最后的筹码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‘孤注一掷’,如果失败将会是什么后果?实在是太危险了!”
非常简短的几句话,顿时让同样洋洋自得的宋真宗情绪低至冰点,于是他问道:“那应该怎么办呢?”
王钦若一向善于揣摩帝心,他明知道宋真宗厌战,于是故意说道:“陛下以兵力夺取幽燕,自然可以一雪前耻!”
宋真宗果然马上拒绝:“那一带的百姓刚刚获得安宁,我怎么能这么做?你再想别的办法!”
王钦若这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:“只有泰山封禅,才可以镇服四海,夸示外国!”而后,他逐一道明封禅需要的“天降祥瑞”条件,以及这样难得的条件完全可以采用“人为制造”的方法。
王钦若的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宋真宗显然为之心动,虽然他还顾忌王旦以及其他大臣会阻拦,可是在王钦若的全力劝说下,他最终还是同意举行封禅大典。
主意是王钦若出的,王钦若自然担当了筹备此事的主角,他和丁谓全力配合宋真宗所谓“神人赐天书于泰山”的梦境,人为制造各种天书、祥瑞,督建庙庭及神像,并最终促成宋真宗泰山封禅之行。
宋真宗时期的这次封禅声势浩大,很快就把人们对澶渊之盟的关注转移到了这件事上来。一直备受器重的寇准很快就被宋真宗疏远冷落,后来终于被罢相,贬为刑部尚书、陕州知州,王钦若达到了精准打击寇准的目的。
除了王钦若达到私人目的之外,这次封禅活动耗资巨大,几乎将有宋以来的积蓄挥霍殆尽,因此成为“彪炳史册”的“丰功伟绩”。《宋史》评价此事:“一国君臣如病狂然。”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评价:“堂堂君臣,为此魑魅魍魉之事。可笑!可叹!”
三、私德
王钦若为了个人恩怨,竟然策划举办了一场劳民伤财的封禅闹剧,这样一个人,在和别人共事时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?
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1005年,宋真宗让王钦若、杨亿等人一起编修《册府元龟》,拟将历代君臣事迹收录其中,以备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。
历史上,《册府元龟》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,具有很强的校勘价值。这样一部书的编修工程浩大,自然各有分工,一旦出现纰漏可以根据分工逐级追责,有功劳则论功行赏。可是,王钦若的表现却尤其能让人看得到他的“卓越”:但凡有褒奖赞扬的地方,王钦若一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前面;一旦出现错误需要有人承担责任时,王钦若则告诉别人说这都是杨亿带着人做的。
对于王钦若的这种表现,《宋史》给出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7个字:其所为多此类也。
他的所作所为大都如此。
四、内斗失利
王钦若和丁谓、林特等人被人们称为“五鬼”,封禅大典的筹备过程中,王钦若和丁谓一唱一和,配合着宋真宗自导自演这场闹剧,两个人的合作堪称“亲密无间”。不过,二人的亲密关系很快就因为内斗而分崩离析。
1018年,赵祯被立为太子,王钦若担任太子老师,重新被任命为资政大学士,不久又被任命为山南道节度使、同平章事、判河南府。此时,丁谓已经在朝中担任宰相,曾经并肩作战的两位重臣关系却并不融洽。
丁谓的影视形象,图源网络
有段时间王钦若身体不适,于是就奏请回京城就医,结果丁谓根本没把他的奏章上报朝廷。病痛难忍之下,王钦若让儿子给河南府发文,自己带病返回京城。
丁谓很快就发现了王钦若的举动,当即给他定了一个“擅离职守”的罪名,然后让御史中丞薛映直接到王钦若的府邸问罪。王钦若病体难支,当即惶恐认罪,然后被降职为司农卿,儿子王从益也被削夺一官。
昔日,王钦若因为和寇准的个人恩怨,不惜把宋真宗和满朝大臣玩得团团转,更直接导致寇准被贬的结局,他当时可能没想到,以自己和丁谓的交情,有一天也会落到被丁谓打压的地步。
结局
1025年,王钦若病逝,宋仁宗追赠他为太师、中书令,赐谥号“文穆”,录用他的亲属和亲信20余人为官,其葬礼规格及朝廷恩遇之高,宋朝宰相没人可以和他相比。
然而,随着宋仁宗年龄渐长,资历见深,他回忆起王钦若以前的种种,不由发出慨叹:“王钦若在朝中多年,我看他的所作所为,实在是个狡诈邪恶之人!”
被时人称为“五鬼”的王钦若显然不止狡诈邪恶的一面:能够坐稳宰相之位,他显然拥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;能够承担编修《册府元龟》的重任,还有《卤簿记》、《天书仪制》、《圣祖事迹》等著作,他显然具备出众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。
或许,身材矮小、颈有附疣的王钦若只是畸形时代滋生的畸形权臣,在昏君与能臣的夹缝中,他像肆意横流的污水腐蚀帝国,又像东南湿热的风,在北国缔造了专属于他的传奇。
发布于:北京市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