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撑着一把油纸伞,站在西湖边,侧颜被雨水打湿的镜头在热搜上挂了整整一天。有人说她“优雅老去”,有人说她“皮包骨显老态”,更有人嘲讽“70多岁还营销不老女神”。71岁的赵雅芝,怎么就成了这个时代关于“衰老”最激烈的辩论场?
1973年,19岁的赵雅芝站在香港小姐选美台上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她不是冠军,甚至不是亚军,只拿到第四名。评委给的评语是:“太害羞,不够大方。”那时的她不会想到,这个“不够大方”的女孩,日后会成为华语影视圈最持久的优雅符号。
空姐、选美、无线电视台打杂,21岁听从家人安排嫁给医生,生下两个孩子——按那个年代的剧本,她本该是相夫教子的中产太太。但《上海滩》的冯程程来了,《新白娘子传奇》的白素贞来了,命运的手腕一翻,把她推上了神坛。
展开剩余67%1992年的西湖断桥,38岁的赵雅芝穿着白衣回眸一笑,从此“白娘子”成了她的终身标签。剧组的场记至今记得,拍雷峰塔生离死别那场戏时,她一只脚悬空在台阶外,指甲抠进叶童的手背,导演喊卡后还在发抖。
这种近乎执拗的投入,让她在50岁、60岁、70岁时,依然被观众允许以“白素贞”的身份归来。2025年央视春晚,她和叶童再唱《青城山下白素贞》,弹幕刷爆“我奶哭了”。可谁能想到,三个月后西湖边的一场商业活动,路人镜头下的她皱纹明显、瘦骨嶙峋,瞬间引爆“女神幻灭”的争议。
“满脸皱纹还穿少女裙”“精修图和生图差太大”——这些声音在热搜下吵得沸反盈天。但没人提及那天杭州暴雨,她在台上站足两小时,裙摆全湿仍保持微笑;也没人在意她准确科普断桥别称“段家桥”时,眼里闪着的光。
更讽刺的是,同一组照片里,有人看见衰老,有人却惊叹“72岁还能有这样的体态”:笔直的腰背、清晰的肌肉线条,连5厘米高跟鞋都走得稳稳当当。这场围观本质上不是关于赵雅芝,而是我们集体焦虑的投射——到底该如何面对必然到来的衰老?
2025年6月的西湖荷花节,成了最真实的照妖镜。直播镜头里的她侃侃而谈西湖历史,被赞“活地图”;台下观众拍到的她,眼周细纹在阳光下无所遁形。
可当她弯腰捡起粉丝掉落的花瓣,当她在后台对工作人员说“烫伤不要紧,你们别自责”,那些皱纹忽然有了另一种注解。这不是什么“不老神话”的崩塌,而是一个女人用71年时间书写的答案:优雅不是没有皱纹,而是皱纹里依然有光。
曾有人问她为何总接白娘子的活动,她笑答:“观众需要,我就给。”如今我们才懂,需要治愈的从来不是她。
当同龄人早已退隐,她还在台风天坚持彩排,还在公益机构“芝子花开”默默捐款20年,还在微博晒雷峰塔电梯调侃“怕被关进去”。这样的赵雅芝,哪需要和年龄对抗?她早把岁月变成了裙摆上的鸢尾花——盛开时惊艳时光,凋零时滋养土壤。
发布于:河南省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