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2日,湖北第二师范学院“志远”志愿服务队走进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,聚焦当地特色板栗产业,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。此次调研源于团队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的关注,希望通过深入一线了解板栗产业现状,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。出发前,队员们已整理罗田板栗产业相关政策文件与历史数据,为调研奠定基础。
调研第一站是大别山农业智慧园。园区技术总监详细介绍了板栗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实践,从智能温控大棚的育种实验,到物联网设备在灌溉、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,再到板栗深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,全方位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果。队员们在参观时发现,园区依托当地板栗资源打造了“产学研”合作平台,与多所高校联合研发出板栗蛋白粉、板栗膳食纤维等功能性产品,使板栗的营养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,产品溢价空间显著提升。
随后,服务队前往罗田县重点板栗种植区——河铺镇的板栗种植园。正值板栗即将成熟的时节,沉甸甸的板栗果挂满枝头。队员们在种植户的指引下,观察不同海拔区域板栗的生长差异,记录土壤酸碱度、光照时长等环境因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。种植户提到,罗田板栗种植历史超千年,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态种植方法,如“以草养地”减少化肥使用、“天敌防治”降低农药残留,这些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结合,让罗田板栗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,远销全国20多个省份。
展开剩余71%调研最后一站,服务队来到三里桥村委会,与村支书、种植大户及返乡创业青年开展座谈。村支书坦言,板栗产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,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,但发展中面临不少难题:采收期集中在8 - 9月,短期劳动力需求激增,常出现“用工荒”;散户分散经营导致产品规格不一,难以进入高端市场;物流成本高,偏远山区的板栗因运输时间长易变质。不过,返乡青年李阳分享了自己的尝试:通过直播带货推广板栗鲜果,单场最高销售额突破5万元,还带动10余户农户加入,为产业注入了新活力。村民们也提出,希望能引进板栗储存保鲜技术,延长销售周期,同时加强品牌宣传,让“罗田板栗”的名气更响亮。
此次调研让“志远”志愿服务队完整梳理了罗田板栗从育种、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发展情况,既看到了智慧农业带来的转型活力,也明晰了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现实梗阻。接下来,服务队将结合调研所得,撰写包含劳动力调配方案、品牌推广策略、技术升级建议的报告,助力罗田板栗产业破解发展难题,让这颗“山间珍果”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“黄金果”。
图为出发前团队成员于校门口处的合影。 张晓曼 供图
图为队员们在智慧园广场上的合影。 张晓曼 供图
图为两名队员学习板栗相关知识。张晓曼 供图
图为队员们正在听讲解员介绍罗田特色农产品。 张晓曼 供图
图为队员们在三里桥村委会议室开展板栗产业发展座谈会。 张晓曼 供图
图为三里桥村书记正在对团队调研活动进行指点提议。 张晓曼 供图
发布于:湖北省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